臺灣精準健康

有限的生命,變成生物資料庫大數據的一部分,讓科學家與醫師得以研究應用, 對於世世代代台灣人的健康,就有了無可限量的價值。

愛延續健康永續

如何讓一滴水永不乾涸?
認識精準健康與國家人體生物資料庫

每個國家的遺傳基因都有其獨特性,生活型態與致病因素也與其他國家不同,因此為促進精準健康,建立國家級的人體生物資料庫有其必要性。2018年起科技會報辦公室積極推動整合人體生物資料庫,以布局精準健康、串聯資料庫推動永續數據平台,共同點亮臺灣精準健康啟航。

個人的生命儘管有限,當你將這滴生命之水投入大海,因為無私,讓個人的價值永盛不衰;因為共濟,成就下一代臺灣人無價的健康。

緣起

幕後推手


>陳建仁 院士

中央研究院
陳建仁 院士

「我們能夠照顧到每一個需要照顧的人,
也就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健康都是我們要照顧到的」

吳政忠 部長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吳政忠 主委

「對大家未來的健康都會有保障
台灣的Voice應該會變得更大」

陳時中 部長

前衛生福利部
陳時中 部長

「若大家能夠有無私的心共同來共享這樣的資料,那樣的進步會是十倍數、百倍數」

>石崇良 次長

衛生福利部
石崇良 次長

「台灣成為首位的亞洲生技島或是世界上很重要的生技研發中心,應該是指日可待」

李德章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主持人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李德章 主持人

「跨世代的研究永遠不會嫌慢,
永遠可以創造出一個時代的一個機會」

司徒惠康 副院長

國家衛生研究院
司徒惠康 副院長

「相信未來合作把這樣一個國家級的大計劃運作得更好,將來可以產生更大的能量」

 黃秀芬 執行長

國家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
黃秀芬 執行長

「檢體的基因數據、醫療數據,未來在開發新的治療、篩檢模式、新藥等都很有用途」

有一種力量叫做無私

人體生物資料庫相關政策與整合計畫,
是為下一代台灣人的健康、集結眾人之力。
所有參與其中的醫師、科學家、工程師、研究員與同仁,
皆同樣懷抱著無私奉獻、不為自己的大愛與遠見,都有著同樣動人的初心,
讓我們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訪談影片

科普知識


根據研究,人類和香蕉之間的 DNA 有近 50% 的相似;會討厭香菜也和基因有關,不只如此,許多疾病的根本原因,都和基因脫不了關係。「基因」是生命最微小的奧秘,直至今日,政府與科學家仍持續投入大量研究能量,尤其是針對臺灣人的健康探索。

一個人的基因定序資料量為 200 GB,在執行運算時更需要700GB左右的暫存記憶體,如此龐大的運算能量非一般電腦可以勝任,透過國網中心強大的軟硬體資源,建構跨部會之健康大數據資料分享與分析平台,可以大幅縮短研究實驗時間,加速生技醫療的開發,成果回饋於後人臨床治療與研究,達成促進國人健康的目標。

未來更有機會能預防、延緩常見疾病的發生機會,並可發展、優化更個人化與精準化的醫療服務與設備,提升疾病治癒率,減少醫療資源的成本,邁向沒有遺憾的智慧健康未來。

過去對於新藥物的研發,通常以整個群體為基準,開發出的新藥使用在民眾身上時會發現,可能1/3的人有用、1/3的人沒用,剩下1/3的人甚至會產生不良副作用。由此可知,考量個體間的差異,其中最顯著的影響因素就是每個人的基因訊息差異。

為讓資料庫發揮互補和加乘的功效,2018年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科技部與衛生福利部決定作一個國家性的整合,推動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計畫。由國家衛生研究院來整合35家人體生物資料庫,設計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單一窗口與串接流程,以便各界申請研發加值應用。目前整合平台已涵蓋全台40萬人、提供超過100萬個以上檢體與臨床資料,讓資料庫發揮該有的功效。

透過人體生物資料庫大規模且全面性的檢體蒐集,將這些含有重要基因資訊的生物材料全部集合再加以分析,未來就有機會開發以「不同個體」為基準的藥物研發,並提早發現可能產生的病症。超前部署進行預防治療,提高治癒率,也讓疾病不再是一道跨不過的天險,而是可以被掌握的風險,落實真正的「精準健康」。

Answer:世界上已經有許多國家成立人體生物資料庫,包括英國、日本、美國、德國、加拿大等。臺灣人的遺傳基因具有其獨特性,生活型態與致病因素也和其他國家不同,目前全臺也有35個經衛福部正式核准的人體生物資料庫,蒐集疾病患者與健康者的檢體、遺傳、環境、醫療、生活習慣等等數據。

其中有31家是醫療院所、4家非醫療院所,包含大家所熟悉的中央研究院啟動的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是臺灣第一個也是最大的人體生物資料庫。自2012年至今透過民眾參與,已建立超過14萬個臺灣人的珍貴健康資料。

全臺35個人體生物資料庫作為研究的養分,供研究者與科學家利用長期比對健康者與疾病患者的基因研究,了解疾病發生的可能原因及演變過程,以個人化、預防、預測三大方向來實現「精準健康」。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