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環太平洋應用格網與中介軟體聯盟:曼谷PRAGMA國際會議特報

 

(2016.09.12)

◎ 作者:林芳邦 博士

本次由泰國法政大學(Thammasat U.)所主辦於曼谷的「第31屆環太平洋應用格網與中介軟體聯盟」(PRAGMA 31),於本年度9月7日開啟序幕,會議主軸以全球性永續發展之資料科技為核心,研討「開放資料」(Open Data)及「資訊科學與通信技術」(Information Science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等兩大研究面向。所延伸一系列國際合作組織亦隨本次日期、地點共同召開如下:一、 ASEAN IVO 為東南亞國家協會的國際資通訊(ICT)虛擬組織,於9月5日舉辦為期兩天的討論會議;二、9月6日由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與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主辦的「湄公河流域下游基礎資料擷取之環境研究」研討會為美國NSF所補助之計畫,探討關於湄公河環境當中可取得的並且支援多學科層面的資料庫研究;三、APODS「亞太開放資料高峰論壇」亦於9月7日召開,此會議由泰國電子政府機構(EGA)舉辦,恰與此次PRAGMA社群共同促進與支持各國政府開放資料的應用,並交流近年來EGA在泰國推動開放資料的成果。

 

圖一、ASEAN IVO大合照,中間站立者為主辦Hong Ong,CENTRA主席Jose Fortes,ASEAN IVO計畫推動Shinji Shimojo

 

ASEAN IVO (東協國際虛擬組織,簡稱IVO)工作會議分兩天舉辦,以「減災與智慧城市之軟體定義系統(ASEAN Forum for Software Defined Systems on Disaster Mitigation and Smart Cities)」為主題,美國、日本、新加坡、台灣,與東南亞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緬甸等五國參加。議程安排分為三個專題演講,專題演講安排可能合作範例(空氣盒子)與合作機制與平台架構,接著是各IVO成員機構技術發展報告,最後再透過分組討論,形成實質國際合作專案,這也是此次會議所在。在專題演講部分,分別由中研院陳伶志博士報告空氣品質監測與開放社群在近兩年的發展(參見下圖左);CENTRA(國際網路科技應用聯盟)主席Jose Fortes介紹CENTRA組織背景、目標與合作活動;台灣方面CECEA(網路科技應用卓越中心)負責人林芳邦博士介紹CECEA與SEAIP(東南亞國際合作研究與培訓)之任務與IVO東南亞會員的資源提供及合作機會(參見下圖右)。

 

圖二、左為中研院陳伶志博士的大會專題演講,介紹台灣PM2.5空氣盒子的相關研究;右為國網中心林芳邦組長專題演講,介紹CECEA與SEAIP等合作平台機會。

 

9月6日於曼谷舉辦的「湄公河流域基礎環境資料整合會議」為NSF之補助推動跨湄公河國家合作資料整合策略性會議,討論流域下游流經東南亞寮國、緬甸、泰國與越南四國之間資料分享合作。因為流經數個國家,資料如未整合,不易進行相關的洪害與水資源分析,但資料分散於不同國家之產製或保管單位,因此完整的資料取得即是一大挑戰。除了學習資料蒐集溝通經驗以外,也配合政府南向政策推動國合,同時也作為台灣河川整治所需物聯網及大數據分析科技之實驗應用經驗累積。

 

圖三、湄公河會議現場實況。左圖左起第一、第二位各為本次主辦者Tho H. Nguyen (University of Virginia) 與 Gordon Holtgriev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右圖右起第一位為NSF參與代表Reed Beaman。

 

圖四、左為Tho H. Nguyen介紹整個策略發展的構想與目前的挑戰,右為Chris Dege(美國支援亞洲區與發展任務,為美國於曼谷之官方單位),介紹目前在湄公河發展的相關計畫與目前成果。

 

在亞太開放資料高峰會議之中,台灣講者有兩位,包含經濟部工業局林俊秀副組長,就數位經濟觀點發表演說報告;台灣開放資料聯盟彭啟明會長,就農業與氣候變遷發表演說報告。台灣開放資料的方法是一種bottom-up的方法,而不是常見的top-down。開放的官方資料來源和ID抹除的個資保護等議題,也是現階段開放資料要談述的重點。台灣於現階段開放資料使用量的所佔比例為世界之冠,已大幅超越了台灣於20132014年度的使用量排名。這是近年來國內政府推行開放資料的成果,近年來開放資料的領域主要為:政府預算、政策法規、汙染擴散、環境指標等,台灣在天氣預報、水質監測、土地所有權等開放資料領域仍有進步空間。

 

圖五、APODS各國貴賓與代表合照,前排第三位為PRAGMA主席暨NSF官員Peter Arzberger,第六位為本次大會主講泰國資通訊部長Dr. Uttama Savanayana就開放資料高峰會進行專題演講,第九位為台灣代表工業局知識服務組林俊秀副組長。

 

圖六、PRAGMA 31大合照

 

應用方面,以PID為資料庫核心的資料結構,即為目前一個新的發展方向,RDA的產品即是以永久標示(Persistent IDs)建構資料庫的例子,展現了新形式的搜尋引擎,不同於以往利用唯一ID的概念。還有,利用SDN-IP實際連上網路,跨國實行空氣盒子觀測網,其感測器利用Lo-Ra網路作長距離無線傳輸,恰能作為SDN-IP的應用範例。以PM2.5空氣盒子監測為主,協助台灣在空氣品質監測成果之國際化,在物聯網上新型應用上獲得極大迴響,並衍伸新的基礎設施研究題目,並就形成研究團隊,如RDA PID於空氣盒子資料之應用、SDN-IP之空氣盒子網路等。這些研究,也於此次會議在社群當中廣為探索,繼續帶來新的啟發。